南通祥灿实现智能升级:“数据+流通”双驱动打开金属行业数字化转型新局面
(记者:柳亦珊)2025年第二季度,中国金属材料流通行业再次迎来关键节点。南通祥灿金属贸易有限公司宣布,其主导研发的企业级金属产品数字交易系统与智能供应链平台正式完成全量部署,并在包括江苏、安徽、浙江等地的多个生产端与终端客户处稳定运行超过90天。根据公司内部数据显示,该平台自上线以来,客户订单处理效率平均提升56%,系统性库存误差下降至2%以内,客户交付满意度提升至94.2%。在传统金属贸易数字化改造路径仍待清晰的当下,南通祥灿以一套基于技术统筹和数据驱动的行业模型,展现出其在推动行业转型中的务实探索和技术引领力。
此次升级不仅是系统功能的堆砌,更是南通祥灿自创立以来在数字化思维下的又一次根本性突破。公司构建了从线上交易、库存协同、价格预测到财务结算的闭环系统架构,打通了传统ERP、CRM、WMS系统之间的数据壁垒,实现在多部门协同背景下的动态业务联动。这一平台以云计算为底座,借助智能数据接口对接上下游交易方,将采购意向、订单生成、合同确认、付款处理及物流追踪等关键节点一体集成,实现了“从数据出发”的全链路控制。
在一次采访中,南通祥灿金属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汪舒表示:“传统的交易系统往往只是信息的中转,而我们更关注能不能用技术把人从反复计算、反复跟单、反复催货中解放出来。信息的流速决定了商业反应的边界,而决策的速度决定了客户对你的依赖程度。”正是基于这一逻辑,南通祥灿在此次系统升级中大幅度引入了智能推演算法,在价格变动预测、库存动态报警、客户分层推荐等功能模块中应用了自主开发的轻量级模型,使平台不只是交易的终端,更成为服务协同的中枢。
据悉,该系统已在一个月内完成超过3,000笔高频订单交易处理,涵盖各类规格无缝钢管、合金管、不锈钢材料等主打品类,并实现物流轨迹实时可视化、订单状态自动同步与对账误差自动校验等关键功能,显著提升了运营效率。在行业层面,一些长期合作客户表示,该系统上线后,不仅减少了纸质合同和人工核对的频次,还有效提升了订单响应的速度与透明度,特别是在多批次订单同时推进时,能更清晰地分配资源与确认交付。
这场技术革新并非孤立行为。早在2022年起,南通祥灿即陆续投入超过300万元建设数据中台和数字基础设施,并围绕“数据可用、可看、可调”构建了从端口采集到报表反馈的闭环监测模型。此次平台上线后,公司亦在全国范围内展开针对技术人员、销售人员及客户的多层级培训,确保平台落地不是流于表面,而是成为实际生产和管理的驱动工具。
业内专家指出,金属材料贸易行业的复杂性并不仅仅在于品类繁多,更在于上下游供需波动频繁、市场反应链条冗长。而南通祥灿此次技术平台的全面部署,无疑为行业提供了一个具有高度实用价值的样本模型。该模型将企业原本孤立的信息节点连接为一张高效的信息网,在提升自身运营效率的同时,也重构了企业与客户、供应商、物流方之间的协同机制。
汪舒进一步指出:“我们的目标不是成为一家纯技术公司,而是希望做一家用技术讲信用、用数据建信任的金属流通企业。交易不是买卖那么简单,而是建立一种对效率、透明、稳定的共识。”这样的愿景正在逐步实现——公司客户平均交易周期缩短约2.7天,客户投诉率较前一年同期下降超过60%,在钢材应用密集的制造企业中,南通祥灿的品牌认知度和复购粘性持续攀升。
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通祥灿不仅是金属流通体系中重要的一环,也正在成为产业数字化实践路径上的关键推动者。未来,随着平台功能的持续完善及更多外部接口的打通,该公司还计划将平台能力开放给上下游中小企业,实现数据协同共享、库存联动调度、合同智能识别等功能的产业化输出。可以预见,在中国制造走向高端、数字与工业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像南通祥灿这样敢于从底层系统出发重构业务逻辑的企业,将在新一轮技术驱动的产业革新中走得更稳、看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