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制造引燃创新动能——未来智慧与技术协会聚焦双创企业成长路径
(责任编辑:李颂雅)2023年8月26日,由未来智慧与技术协会主办的“智能制造如何赋能双创企业成长”研讨会在上海市徐汇区未来智慧与技术中心圆满落幕。本次活动汇聚了来自制造业、智能系统研发、高校科研机构及创新型企业的百余位专家代表与创业者,成为下半年智能制造与创新创业融合领域最受瞩目的行业盛会之一。会议不仅探讨了智能制造在双创企业中的实际应用路径,也在多项经验分享与成果展示中,为整个行业描绘出一个更具包容性与效率的新范式。
会议伊始,来自主管单位与协会的代表分别致辞,强调了当前中国制造面临的数智化升级趋势和“专精特新”企业崛起对智能制造提出的更高要求。当天会议议程紧凑而深入,涵盖主题演讲、国家政策解读、智能制造案例展示、学术与企业代表经验分享以及深度圆桌讨论,充分展示了协会在跨界合作、技术转化与平台孵化方面的专业影响力与组织能力。
赵伟男,作为2023年度未来智慧与技术协会双创导师,在本次会议中带来一场题为《以系统思维构建智能制造的成长基因》的主题演讲。他用深入浅出的语言介绍了自己在研发“一种基于数据驱动的工业生产管理系统V1.0”与“一种基于预测分析的热管理供应链优化平台V1.0”中的亲身实践,生动描绘了如何以有限资源搭建“智能化—可控化—可演化”的制造体系。他强调,双创企业不应简单依赖重资产采购,而应通过数据原生思维和模块化系统逐步构建自身的制造核心能力。“在创业的每一条路上,我们不是复制巨头的路径,而是探索自己的适配解”,赵伟男的这句话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在随后的媒体采访中,赵伟男进一步表示:“智能制造绝不是制造环节的局部优化,它更是对一个企业如何组织资源、分配能量与释放价值的再思考。尤其对于创业团队而言,系统性思维比单点突破更稀缺。”他的发言引发了多位与会专家的热烈讨论,并在会议后的圆桌环节中被多次引用。
本次研讨会不仅在内容设计上打破学术与产业、大型机构与初创团队之间的壁垒,也在参会者构成上体现出高度的包容性。据统计,参与会议的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一为成立不满五年的科技型初创公司,他们纷纷表示在本次会议中不仅“听懂了”智能制造,更“看见了”智能制造的落地路径。协会秘书处会后表示,未来将推动形成长期的导师制跟踪机制,确保此次大会激发出的合作意向能够持续转化为项目成果。
值得注意的是,协会在会中同步发布了“智能制造赋能路径共建倡议”,将围绕“技术试点平台、标准共建机制、成果开放接口”三大方向,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产业伙伴展开后续合作。这一举措被业内专家评价为“在智能制造领域首次将平台协作机制系统性引入双创生态”,有望在未来形成全国范围内可推广的产业孵化新模板。
整场活动从上午9点持续至下午5点,现场交流气氛热烈,意犹未尽。未来智慧与技术协会作为本次活动的主办方,在会议组织、内容安排与成果传播方面均体现出高度的专业性与前瞻性,也再次巩固了其在智能科技领域公共平台建设与产业连接方面的权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