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产险厦门分公司:多措并举推进风险减量服务,护航交通出行安全
为切实提升交通出行安全水平,近期,平安产险厦门分公司围绕物流安全与农村交通治理两大领域,推出一系列创新举措,取得显著成效。通过精准施策与多方协同,创新风险减量服务模式,多领域持续发力,构建交通出行安全屏障。
聚焦物流安全痛点,构建企业安全培训体系
平安产险厦门分公司深入调研物流行业安全驾驶需求,创新推出企业定制化安全培训服务,采用“理论+实操+案例”三维教学模式,助力物流运输从业人员提升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置能力。2025年以来,累计开展15场专项培训,覆盖500余名物流车辆从业司机,系统性提升驾驶员安全素养。
培训内容涵盖三大核心模块:安全防御性驾驶理论与职业素养培育、复杂路况应对技能强化、保险理赔与企业运营衔接机制解析。通过情景模拟等创新形式,将安全驾驶理念转化为可感知、可操作的实践标准。企业客户通过调整司机班表、建立培训考核机制等配套措施,确保全员参训率达100%。数据显示,参训企业交通事故率同比下降50%,有效保障了企业运营连续性。
创新农村交通治理模式,打造道路安全示范工程
针对农村交通治理难点,平安产险厦门分公司深度落地“红绿灯”道路安全风险减量公益行动,依托大数据赋能与警保联动机制,打造“数据研判+设施升级+生态共建”的农村交通治理新样板。分公司组建专业风险减量小组开展专项调研,结合近结五年理赔大数据分析,通过事故频发路段热力图绘制、交通流量动态监测等手段,精准锁定翔安、集美、同安三大区域12处高风险路口,以“数据先行”确保治理资源精准投向关键节点,为农村路口治理提供科学支撑。
分公司联合厦门交警部门,推出“路口改造+智能警示+公益捐赠”的综合治理方案,在高风险路口优化交叉口标线标识,增设智能监控设备、爆闪警示灯、减速带等设施,还为车流量密集的路口配置声光预警设备,通过公益捐赠模式配套升级安全防护设施,形成“硬件+智能”的双重防护网,目前已完成3处示范路口改造,预计可降低目标路段农村交通事故率25%以上。同时,构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群众监督”的维护机制,定期开展道路安全评估与设施迭代,延伸“红绿灯”项目公益属性,在乡村开展交通安全宣讲、司机安全培训等活动,提升村民与从业人员安全意识,以“设施升级+意识提升”双轮驱动,推动厦门农村交通治理从“单点改造”向“生态优化”迈进,为平安产险风险减量服务区域化落地提供厦门样本。
未来,平安产险厦门分公司将持续深化“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构建风险减量服务长效机制,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责任,通过创新服务模式与多方协同治理,为群众出行安全筑起一道坚实屏障。